12月7日,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成功举办第八届白内障、青光眼新进展名家论坛暨眼科医学部研究所揭牌仪式。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研究所隶属眼科医学部,在总医院、中心党委的关心支持下,全面完成升级改造,标志着学部基础研究进入全新时代,为学部插上腾飞的翅膀。揭牌仪式上,与会人员共同观看了《精研眼科 守护光明》研究所介绍片,中心程政委代表中心党委出席并致辞,学部李主任代表学部表态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推进学部建设,在中心、学部和研究所共同见证下,研究所全新亮相。
自2014年开始,本次论坛已圆满组织七届。本次论坛汇聚了国内三十多位白内障和青光眼领域的专家授课,全面展示了相关领域前沿发展趋势,深度探讨了青光眼、白内障的发病机制、诊断创新、手术治疗进展等核心议题的最新突破,分享了疑难病例反思和手术操作的心得技巧,搭建了高新技术交流的学术平台。特别是就复杂青光眼病例处理、飞秒激光辅助白内障手术的精准性与安全性、高端人工晶体的个性化选择等热点话题进行了全面交流,线下参会人员200余人,线上参会6000余人次。
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葛坚教授在《青光眼细胞治疗与人工视觉展望》演讲中提出:青光眼细胞替代疗法取得重大进展。葛教授强调,在体外诱导重编程技术的背景下,有望成功培养出可用于替代受损青光眼的细胞,在体外分化培养出干细胞再生小梁网。此外,脑机接口技术的发展为恢复视力带来新希望,未来有望帮助视障患者重获光明。这一突破性研究为青光眼治疗和视觉恢复开辟了新途径。
解放军总医院何守志教授为我们带来的授课题目是《多焦人工晶体——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何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各类折射、衍射多焦点人工晶体、散光矫正多焦点人工晶体、EDOF人工晶体等各类人工晶体的应用发展过程,并从人工晶体设计原理、临床应用、适应症、禁忌症、术后效果等方面向大家进行了详细阐述,最后展望多焦点人工晶体的发展新方向。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刘奕志教授带来的授课题目是《超声乳化白内障术中晶状体表面量度压痕辅助撕囊的有效性评估》,首先以无引导的撕囊难以到达指南要求(如差异大等缺陷),以及现在并无简单的仪器方法作为研究背景,同时提出了一个发现:轻压晶状体表面可留下压痕,来引出一个新技术,即晶状体表面量度压痕辅助撕囊技术。进而与常规无参照的撕囊作对比,最后得出结论晶状体表面压痕辅助可显著提升精确性和精美度,是一项手工辅助白内障手术撕囊的可推广技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种更精准的撕囊方法。
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毕宏生教授授以《特殊患者的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为题,提出现代人对全程视力的视觉需求越来越高,眼科医生要在严格掌握高度近视等特殊患者的手术适应症的前提下,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为患者设计最佳的白内障手术方案,同时注意评估患者的心理状况,给予患者正确的用眼教育,满足患者对视力的需求,解决老视人群的视觉问题。
沈阳爱尔卓越眼科医院张劲松教授带来的授课题目是《Intensity IOL 五焦点IOL 中国临床研究结果》,张教授从产品介绍、临床研究设计、临床研究结果、总结和结论四个方面进行精彩授课。入组12例(19只眼)随访三个月患者视觉质量、脱镜率及满意度高。Intensity IOL 五焦点IOL与同类产品相比中视力更好,视觉不良症状更少,安全性高,试验期间未出现人工晶体异常及人工晶体位置异常,能让患者获得良好的全程视力,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蒋永祥教授在《晶状体脱位手术的撕囊策略和操作技巧》主题授课中介绍了先天性晶状体脱位悬韧带病变的类型、新型囊袋辅助装置,重点讲解了晶状体脱位白内障手术视频,提出并分享了“胆大心细 心中有囊”的策略以及“熟能生巧”的经验。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竺向佳教授以《复杂屈光白内障手术规划》为题,从全面的术前眼部评估,精准的人工晶状体测算,个性化的手术规划,精细的微创操作,精准地防治术后并发症几个方面入手,由浅至深,通过讲解数个各不相同的病例,涵盖了角膜散光,老视,全白核等不同角度,分享了非常精彩的手术视频和治疗经过,诠释了重建或优化眼光学系统,实现术后视功能最优化的主题。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罗莉霞教授为大家带来《重视 LASIK 术后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与大家分享自己在临床诊疗中的经验与思考。罗莉霞教授首先提出了LASIK 术后 IOL 计算公式准确性仍不理想,分享了IOL类型的选择原则,最后以多个病例说明了重视 LASIK 术后白内障术后屈光误差,重点在于评估角膜切削居中性。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郑丹莹教授带来的授课题目是《进展性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思辨》,郑教授首先介绍了进展性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概况及术前需要考虑的问题,包括晶状体摘除与人工晶体固定方式,随后指出了儿童进展性不全脱位的特点,并详细介绍了改良无线结经巩膜IOL缝襻固定术,如术后远期结局和并发症,以及人工晶体公式的选择;第二部分介绍了成人进展性人工晶体不全脱位的特点以及改良Yamanne式IOL巩膜层间固定术,指出要关注术后人工晶体位置及并发症。最后强调应注重个性化治疗,关注远期结果。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陈松教授为大家带来《人工晶体置换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与大家分享自己在临床诊疗中的经验与思考。陈教授首先分享了屈光性白内障手术中不同晶状体选择的优缺点,接着以两例人工晶体置换病历具体分析,通过所需术前评估、手术规划、IOL计算及选择、手术经过、术后随访情况结合文献向大家讲解人工晶体术后患者不满意的原因与置换手术方案。陈教授的精彩讲解令与会者收获颇多。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陈君毅教授以《白内障围术期高眼压》为题,从白内障围术期时间范围入手,分为术前、术中、术后三个阶段,详细介绍了造成高眼压的原因、治疗和术中操作注意点。同时分享了两例白内障术后房水迷留的病例。提出了针对白内障围术期高眼压出现的各种原因非常实用的处理方法。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李朝辉教授与大家分享了《慎重展开透明晶状体置换术》的演讲。随着社会需求的增加,透明晶状体置换术近(CLE)年来重回大众视野。李教授讲解了该术式在近视老视治疗中的优势与劣势以及该术式目前存在的争议性问题。李教授强调,我们要客观认识CLE手术,正确评价CLE手术效能,才能做到因人而异、对症施策。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赵云娥教授带来的授课题目是《交联聚烯烃非球面人工晶状体临床试验总结》,赵教授首先阐述了该新材料人工晶体的基本特点,其次介绍了此次试验的基本情况、疗效评价以及安全性评估,验证了交联聚烯烃非球面人工晶状体的安全性与有效性,为白内障患者及眼科医生提供新选择。
由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李朝辉教授主持的《“革命性”新材料人工晶状体临床应用研讨会》上,朝聚眼科集团崔巍教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张劲松教授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赵云娥教授进行激烈的讨论,最后一致认为该晶体在临床上有潜力、有前景,是非常有希望的发展方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王涛教授对“新型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P+I+Xen”进行了讲解。首先介绍了青白联合手术的目的、手术指征及存在的问题,王教授指出:由于术前术中对房角状态评估的主观性,手术方式的选择仍然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次,王教授介绍了MIGS手术种类与操作要点,提出白内障联合XEN引流管植入手术具有操作简单、微创、较强的降眼压能力及并发症少等优点,是一种有希望的新型青光眼微创滤过手术,同时提醒大家要关注影响手术成功率的因素。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李树宁教授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鉴别诊断”为主题带来了精彩的演讲。李教授详细介绍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症状、治疗方法及手术的适应证,结合多个真实的病例与生动的幻灯展示,使观众全面了解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路径。李教授特别强调,在诊疗过程中需要警惕青光眼单眼发病的患者;眼科医生对于裂隙灯、房角镜等基本工具使用务必熟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鲍永珍教授主讲《儿童的人工晶体选择问题》,聚焦儿童白内障的独特性及IOL选择挑战。鲍教授通过两例儿童白内障病例,深入剖析了一期/二期功能性IOL植入的基本条件,并探讨了先天性白内障患儿植入功能性IOL的潜在益处。其生动讲解与丰富案例,赢得了现场听众的热烈反响,大家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钟华教授授课题目为《青光眼患者的人工晶体思考》,由于青光眼手术的独特性,植入人工晶体后会导致对比敏感度下降,需要认真考虑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术中的人工晶体的选择,以最大程度上减轻疾病带给患者的视力影响。具体来讲:第一,需要全面评估患者青光眼的病情和全身状况;第二,掌握患者自身诉求——要求术后脱境;最后,选择合适IOL确定治疗方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学民教授以“青光眼患者动态视力及眼球运动特征探究”为主题,讲述了青光眼会损害患者的动态视觉感知,导致患者对不同速度的运动视标的识别能力下降,并可能与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变薄和视野缺损相关。青光眼可引起平滑追踪潜伏期延长、平滑追踪阶段位差和速度增大、首次进入兴趣区时刻延迟、兴趣区持续时间缩短等眼球运动异常,且眼球运动异常的发生可能与青光眼引起的视野缺损相关。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宋慧教授授课题目是《合并角膜异常的白内障手术》。通过大量精彩病例的分享,指出在眼科临床实践中,如何最大限度地保护角膜内皮、提高手术视野透明度以及安全度过手术期是医生面临的难题与挑战。在术前评估时,要综合分析角膜内皮镜的检查结果,内皮细胞形态与数量同样重要。对角膜内皮状态不佳的患者,在充分沟通告知风险后,手术宜早不易迟,术中可根据角膜病变具体部位适当调整切口位置。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王军明教授与大家分享了题为《睫状体——青光眼治疗的另一片热土》的主题演讲,通过回顾经睫状体途径青光眼手术术式的发展历程,结合经典病例的诊治过程深入讲解,带大家执果索因,探讨了微创青光眼手术时代下全新的术式类型和治疗思路。王教授分享的前沿研究成果不但拓宽了学术视野,更为青光眼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引发了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郭文毅教授授课题目是《SWS继发青光眼诊治之上海九院方案》,介绍Sturge-Weber综合征(SWS)的临床表现特征,提出了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现阶段的病因、诊断、治疗困惑。详细介绍了郭教授团队对Sturge-Weber综合征继发青光眼发病机制、诊断、筛查及治疗的相关研究成果。上海九院的诊疗方案对SWS继发青光眼带来了全新的启发。
陕西省眼科医院严宏教授的授课题目是《PFV和白内障手术的再认识》,严教授首先由永存胎儿血管(PFV)及眼内血管化正常胚胎学的概念引入,通过详实的病例报告介绍了PFV的临床表现及诊疗思路,生动展示了先天性白内障合、瞳孔残膜患者手术治疗后的临床效果。最后严教授分享了应用27G玻切技术的经验体会,强调要重视白内障手术与PFV的复杂性,提醒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要善于思考,不断学习。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吴慧娟教授分享了“微创引流管植入手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的初步探索”。吴教授介绍了难治性青光眼的定义和XEN植入手术的创新方法。通过不同类型的难治性青光眼手术治疗案例,指出了XEN植入手术的特点和优势,成为患者获得良好预后的“救命稻草”。同时也讲述了XEN植入手术的并发症和处理。最后,吴教授展望了对难治性青光眼更多的手术方式可能。
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王大江教授的授课题目是《人工晶体植入继发色素性青光眼》,介绍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常见并发症,包括IOL混浊、屈光异常、人工晶体偏心/脱位、IOL-虹膜接触、色素播散综合征等。通过病历详细介绍了人工晶体植入术后引起色素性青光眼的原因和具体的临床表现,包括人工晶体囊袋内植入后襻脱出囊袋、晶体移动、人工晶体悬吊引起色素播散,使现场同仁受益匪浅。
最后李朝辉主任作大会总结,李主任表示,本次论坛25位专家倾情分享学术成果和临床经验,既是彼此之间的交流切磋,也是对青年学者的提携帮带,学术热情点燃的是学科奋进的动力。
此次白内障、青光眼新进展名家论坛的成功举办,不仅促进了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为提升我国白内障与青光眼的诊疗水平,期待未来能以更精准、更有效的眼科医疗服务守护光明,惠及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