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小红书APP扫一扫
关注小红书
打开抖音APP扫一扫
关注抖音
打开微信APP扫一扫
关注视频号
打开微信APP扫一扫
关注微信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讯 - 会议论坛 - 详情
凝聚全球智慧,擘画光明前景——2023年国际眼科论坛(ISO)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3-12-26 18:43:51    文章来源:汕头国际眼科中心订阅号


2023年12月23日,由广东省保健协会视觉保健分会、汕头海智基地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工作站主办,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系承办的2023年国际眼科论坛(ISO)隆重召开。在大会主席张铭志教授、彭智培教授、谭智勇教授、大会执行主席陈浩宇教授的精心筹备下,本次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大会特别邀请了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姚克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候任主任委员孙兴怀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杨培增教授、许迅教授等眼科学界翘楚参加会议,大咖领航,分享前沿洞见,助推全球眼健康事业发展。

会议以线上直播的方式举行,云集来自中国大陆、中国香港、英国、新加坡、日本、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共40位知名眼科专家学者分享成果、交流经验、探索突破,共同打造一场全方位、高水准、多层次、国际化的学术盛宴。会议得到国内外学者及眼科同道的热情响应,共吸引2000人次观看直播,营造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开幕式


开幕式由大会执行主席陈浩宇教授主持。大会联合主席彭智培教授、谭智勇教授代表致辞。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院长彭智培教授在致辞中对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专家教授们参加这次盛会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他提到这是一次宝贵的学习机会,希望大家能在大会一起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副院长谭智勇教授热烈欢迎各位眼科同道参加2023年国际眼科论坛,他对各位专家学者对本次会议的付出和努力致以诚挚的感谢,期待与各位同道携手合作,在探索多学科融合的临床研究和新进展中激发创新,推动学科进步。

中文会议专场

第一板块

中文会议第一板块由马迪主任医师主持。

孙兴怀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孙兴怀教授带来了《近视眼与青光眼的关联研究》的分享,他指出高度近视患者青光眼发病率高,其眼部结构及血流的改变与POAG的发病存在一定的关联性。

张伟

天津市眼科医院

张伟教授在《旋转复视:挑战与思考》的分享中指出旋转斜视病因复杂,在病因治疗、三棱镜中和垂直斜视的基础上,往往需要通过手术进行矫正。通过病例分享介绍了外旋转斜视及内旋转斜视的手术治疗方案。

洪晶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洪晶教授作了《圆锥角膜急性水肿的手术治疗》的分享,提出深板层角膜移植对于后弹力膜破裂范围较小的圆锥角膜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且保留了患者原有的角膜内皮细胞,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黄楚开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黄楚开主任医师分享了《微创青光眼手术在PACG中的应用》,他提到白内障手术联合小梁切开术可以有效改善PACG患者术后的房水引流,达到良好眼压控制效果的同时,也规避了滤过泡相关并发症带来的风险。

马迪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马迪主任医师带来《眼表鳞状上皮瘤》的分享,完整而深入地阐述了眼表鳞状上皮瘤的病因、发病机制、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案。

第二板块

中文会议第二板块由王耿主任医师主持。

姚克

浙江大学眼科医院

姚克教授 在《中国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解读》中从手术指征、手术时机、术前检查、IOL植入时机、IOL种类选择、视功能重建、围手术期管理、术后随访等多个方面解读了中国儿童白内障围手术期管理专家共识。

许迅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许迅教授分享了《中国视网膜疾病引起的视力损伤和盲的登记研究》,他提到视网膜疾病造成的视力损伤在女性、老年人及我国中西部患者中更加严重,需要提高对特定人群的知识普及和早期筛查。

张铭志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张铭志教授在《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的分享中提到合并高度近视的白内障患者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需从术前检查、IOL计算、手术方法、并发症的处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管理。

陈伟奇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陈伟奇教授作了《抽丝剥茧找真凶》的分享,他介绍了4个病例,启示大家在眼底疾病的诊断方面,应当抽丝剥茧,积极寻找原发疾病,不能忽略全身疾病继发眼部病变的可能。

王耿

汕头国际眼科中心

王耿主任医师带来《裂隙灯照相联合前节OCT评估后极性白内障》的分享,他提出通过裂隙灯检查及前节OCT检查中的特殊表现,可以对后极性白内障患者后囊膜完整性进行有效的评估,有助于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的制定。

第三板块

中文会议第三板块由陈浩宇教授主持。

杨培增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杨培增教授在《Blau综合征》的分享中为我们介绍了Blau综合征的诊疗,并分享了其团队对于Blau综合征病例的统计分析结果,为临床诊疗提供指导意义。

李筱荣

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


李筱荣教授在《玻璃体切除联合网膜下注射BSS治疗中重度黄斑前膜的病例分享》中展示了玻璃体切除联合视网膜下注射BSS治疗中重度黄斑前膜的有效性,为黄斑前膜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孙晓东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孙晓东教授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因治疗进展》的分享中为我们展示了其团队应用LX102进行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基因治疗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这是AMD治疗的新突破。

吴文灿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

吴文灿教授在《内镜下眶尖深部小海绵状血管瘤摘除手术探索与体会》中分享了内镜下对于不同位置的眶尖深部小海绵状血管瘤的手术处理技巧。

岑令平

岑令平主任医师在《常被误诊的“视神经炎”》中分享了多例被误诊的“视神经炎”,提示视神经炎的鉴别诊断的重要性。

英文会议专场

第一板块

英文会议专场第一板块由伍子建研究员主持。

Motokazu Tsujikawa

Osaka University

Motokazu Tsujikawa教授带来《CTG trinucleotide repeat expansion of TCF4 gene in Japanese Fuchs endothelial corneal dystrophy》的分享,他的团队研究指出TCF4基因位点是引起Fuch’s角膜营养不良的一个独特基因位点。

Xiujuan Zha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Xiujuan Zhang助理教授带来《Advance In Myopia Control Strategies For Children》,分享了儿童近视控制策略研究进展,其对近视防控的干预措施推荐强度作出总结,对临床近视防控工作有指导意义。

Michael Ng

Joint Shantou International Eye Center

Michael Ng研究员分享了《Retinal ganglion cell death after optic nerve injury and the potential treatments》,阐明了视神经损伤后视网膜神经节细胞死亡机制,并提出绿茶和GHRH-R类似物是提高RGC存活的潜在治疗方法。

Dawei Ya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Dawei Yang博士带来《Using Al to Assess Diabetic Macular Ischemia and Investigate How lt Relates to Diabetic Retinal Disease Progression and Visual Acuity Deterioration》,提出应用人工智能评估糖尿病黄斑缺血,该研究有助于将OCT-A为基础的DMI评估纳入新的见解,以补充目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期系统。

Julia Chan

Hong Kong Eye Hospital

Julia Chan副主任医师在《Indications of ASOCT in the Management of Corneal Diseases》中分享了ASOCT在角膜疾病诊疗中的应用,并指出ASOCT是非常好的眼前节评估设备,但即便可以借助这么先进的仪器,对于一些复杂疾病的诊断仍充满挑战。

第二板块

英文会议专场第二板块由麦小婷博士主持。

Jingna He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ingna He博士分享了《Consequences of OPTN mutation in HTM cells》,阐述了人体小梁网细胞中OPTN突变的影响。

Jason Yam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Jason Yam副教授作了《Low Concentration Atropine for Myopia Control and Prevention》的分享,他团队的低浓度阿托品控制近视进展研究(LAMP)发现低浓度尤其是0.05%阿托品能有效预防近视和延缓近视进展。

Fangyao Ta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Fangyao Tang博士带来《Effect of Breastfeeding on 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in Children: The Hong Kong Children Eye Study》,他们研究发现母乳中的LCPUFAs对儿童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发育十分有益,提倡母乳喂养。

G Kumaramanickavel

Narayana Nethralaya Eye Hospital

Govindasamy Kumaramanickavel教授分享了《Inherited Retinal Diseases and Genetic Counseling》,他在遗传性视网膜病的基因咨询上给了很多指导意见。

Yih Chung Tham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

Yih Chung Tham助理教授在《LLM in Ophthalmology: Promises or Caveats》中为我们介绍了大型语言AI模型(LLM)的发展历史和在眼科中的应用,指出当前LLM亟需一个可靠的评估和验证标准。

第三板块

英文会议专场第三板块由岑令平主任医师主持。

Hunter Yuen

Hong Kong Eye Hospital


Hunter Yuen教授在《MMCR,MMCR Plus and MMCR Minus Ptosis Correction》中比较了Muller肌结膜切除术(MMCR)与传统前入路上睑下垂矫正术治疗上睑下垂的适应症和优势,并提出MMCR+与MMCR-的适用范围。尽管MMCR存在较大优势,但也有其局限,提醒仍应掌握传统前入路术式。

Carol Cheu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Carol Cheung副教授带来了《Deep Learning for Diabetic Retinal Disease: Now and Next》,展示了团队OCT深度学习模型在DME和DMI(diabetic macular ischemia)分类的突出优势,并展望了下一步更深入的研究方向。

Yuzhou Zha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Yuzhou Zhang博士在《Influence of Parental Myopia on Childhood Myopia Progression: the Hong Kong Children Eye Study》的分享中,提出研究发现父母高度近视,小孩发生近视的几率明显升高,并且呈现每年1.00D的度数增长。

Li Jia Che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Li Jia Chen教授带来《The Hong Kong Children Eye Genetics Study》,报告了儿童近视基因的研究进展。他的团队基于成人近视基因的研究,新发现了多个与儿童近视进展相关的SNPs,这些SNPs与儿童SE、眼轴发育、角膜曲率等有关,更进一步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Wai Kit Chu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Wai Kit Chu副教授分享了《GHRH pathway in ocular diseases》,他对GHRH信号通路研究非常深入,他发现视网膜母细胞瘤(RB)细胞中也存在GHRH通路,并发现该通路与RB的存活或凋亡有明显相关,提出通过GHRH通路调控MEK-ERK1/2轴可能是RB的潜在治疗靶点。

第四板块

英文会议专场第四板块由黄育强主任医师主持。

Anthony Khawaja

Moorfields Eye Hospital

Anthony Khawaja副教授分享了《Personalizing glaucoma care through genomics》,带我们解读前沿文献,探索通过基因组学实现青光眼患者个性化治疗的美好前景。

Kelvin Chong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Kelvin Chong副教授在《Endoscopic orbital surgeries: the good, the bad, the future》中通过4个精彩手术视频的分享,讲述了通过内窥镜进行眼眶手术的优点、缺点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Ruyue She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Ruyue Shen博士带来《Early Rate of Change in Circumpapillary Vessel Density is Associated with Normal Tension Glaucoma Progression:A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Angiography(OCT-A) Longitudinal Study》,通过前瞻性研究探索了早期视乳头周围血管密度变化率与正常眼压性青光眼的进展相关性,为青光眼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考。

Anran Ra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Anran Ran博士带来《Developing A Privacy-preserving Deep Learning Model for Glaucoma Detection: A Multi-Centre Study with Federated Learning》,她的团队研究的多中心联合学习(FL)开发青光眼检测的隐私保护深度学习模型具有美好前景。

Haoyu Chen

Joint Shantou International Eye Center

Haoyu Chen教授分享了《Uncertainty-inspired Open Set Learning for Retinal Anomaly ldentification》,视网膜疾病发病率高,他的团队研究了基于不确定性的开放集学习视网膜异常识别,为视网膜疾病更为高效的筛查带来福音。

第五板块

英文会议专场第五板块由黄梓敬副主任医师主持。

Vanissa Chow

Hong Kong Eye Hospital

Vanissa Chow副教授带来了《Infectious Keratitis after Corneal Refractive Surgery》的分享。屈光术后发生感染性角膜炎的几率极低,但一旦发生就很严重,她通过精彩的案例,分享了该如何规范化治疗,为临床提供了宝贵意见。

Shaheeda Mohamed

Hong Kong Eye Hospital

Shaheeda Mohamed主任医师在《Management of endophthalmitis》的分享中系统地介绍了眼内炎的种类、病因以及规范的处理方案,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参考意见。

Marten Brelen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Marten Brelen副教授带来《Outcomes Following Macular Buckle Surgery》,他通过前瞻性研究以及手术视频的分享介绍了黄斑扣环手术的作用机理以及术后黄斑区的恢复效果,为临床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案。

Wilson Yip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Wilson Yip副教授带来《Surgical Tips and Pearls in Strabismus Surgery》,分享了在斜视手术术中过程积累的一些技巧和独特的见解,为斜视手术的成功提供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Mary Ho

Prince of Wales Hospital

Mary Ho主任医师分享了《Comparing Functional and Vascular Layer Outcomes of Conventional Laser Photocoagulation versus Subthreshold Micropulse Laser for Diabetic Macular Edema: an OCT-angiography study》,她的团队通过前瞻性研究比较了微脉冲激光(SML)和常规的网格激光对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的治疗效果,认为临床上SML能更好的利用和帮助DME患者,为DME患者带来福音。

凝聚全球智慧,

擘画光明前景。

2023年国际眼科论坛圆满收官!

期待明年再见!

通讯员:刘冉、陈海柳、李翠连、易景盛、马月庭

摄影:黄泽群、梅一帆

编辑:王晓帆

审核:陈浩宇、黄梓敬

免责声明:所载内容来源互联网,微信公众号等公开渠道,我们对文中观点保持中立,仅供参考,交流目的,转载的稿件版权归原作者和机构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近视防控知识科普
青少年近视防控方案咨询
版权所有 © 2024 海南视光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琼ICP备12021389号
技术支持:绿色创意